好色tv

2025年好色tv 教育部YES项目艺术与媒介国际暑期学校结营仪式与精彩回顾


95日,“2025教育部YES项目艺术与媒介国际暑期学校”(2025 YES Project International Arts and Media Summer School)在好色tv 前工院北楼一楼报告厅顺利结营。

本次国际暑期学校依托教育部 “YES (Youth Exchange Scholarship)项目”,以促进中外青年跨文化交流与共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质性合作与联合创作,深化青年一代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文化包容力的创新人才。在好色tv 和好色tv 的大力支持下,由好色tv 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的 Pia Simmendinger 副教授和顾大庆教授领衔,以“Making in China”为主题,招募了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丹麦皇家好色tv (KADK)、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巴塞尔艺术与设计学院(FHNW)的11名欧洲学生,通过系列沉浸式实践课程,引导中外学生深入感知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根植中国文化、兼具国际视野的当代审美判断力与创新表达能力。

朱渊副院长出席了结营仪式,致贺了本次国际暑期学校的顺利开展,祝谢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师生,与Pia教授一起授予了11位国际学生国际暑期学校的结营证书,对中外学生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并寄语未来更深入的高校间合作与跨文化共创。Pia教授、顾大庆教授和来自苏黎世高工的安娜·马拉库达基(Anna Maragkoudaki)老师也表达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和对学生美好的祝愿。两名中外学生代表的发言更是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多元文化间热烈的碰撞与交流,见证了中外学生间友谊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朱渊副院长致辞

Pia Simmendinger副教授致辞

顾大庆教授致辞

Anna Maragkoudaki老师致辞

国际学生代表Emil Temim发言

中国学生代表李心瞳发言

颁发结营证书


一、课 程 回 顾

艺术与媒介暑期学校依托好色tv 艺术与媒介实践II课程(2学分),于825日至95日,开展了为其两周的教学活动,设置了建筑照片的四种图像解读、创意空间、可变形的幻想、中国陶艺与空间形态、丝网印刷与木刻版画等五个课题方向。它们同时并行,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进行选报,由好色tv 二年级的学生与远道而来的欧洲学生共同参与,每一位同学都能沉浸于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中。


1)课程内容

课题一:建筑照片的四种图像解读

指导教师:顾大庆教授、张蕾老师

建筑照片的作用是记录建筑的场景,是建筑师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但是照片本身也是一件“作品”,有其自身的构成逻辑。该课题以一幅建筑照片为起点,通过四种不同的图绘来建立对该照片的认识。首先是对建筑内涵的解读:要素、空间、光线、材质和图案等的图解阅读;其次是画面构图的解读和抽象构图:点线面和画面构图;然后是透视作为空间想象的手段发展成一幅基本构成要素的空间构成,最后通过照片蒙太奇将原照片进行转换,创造出一个新的场景。

课堂研讨 

课题二:创意空间

指导教师:Pia Simmendinger教授、沈颖老师

该课题在理论授课环节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中的空间观念进行梳理,将艺术与建筑关联性地进行解读,对选定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研讨。在实践环节,通过摄影、拼贴和石膏实体模型的实践练习对空间层叠关系、肌理以及感官体验的进行研究,培养学生们对积极和消极空间的想象力,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课堂点评

课题三:可变形的幻想

指导教师:Anna Maragkoudaki老师和王立群老师

该课题将关注点从功能性、理性的建筑转向情感化建筑,这类建筑体现了对我们所处环境的现象学解读与充满奇幻色彩的诠释。通过运用三维扫描与人工智能文本生成三维(AI Text-to-3D)技术,我们收集过去与当下的空间及物体,并以数字化方式将其整合,构建出全新的空间叙事——在这些叙事中,不同的地点、时间与想象得以共存。

课堂讲授

课题四:陶艺与空间形态

指导教师:蒋炎教授

在该课题中,陶土不再是传统手工艺的器物载体,而成为探索空间本质、建造空间形态的实验场。通过一系列的课题练习让学生了解黏土材料的基本特性、陶瓷造型的基本工艺与形式语言,学会用黏土塑造有趣味的空间形态和结构。以黏土为媒介,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启发学生更多地思考如何将传统材料、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工艺传承中进行创新设计。

陶艺实操

课题五:丝网印刷与木刻版画

指导教师:朱丹老师和兰祥启老师

该课题通过提取和应用中国书法、绘画、剪纸、园林等视觉符号结合了丝网印刷和木刻版画工艺,产出一系列以纸张、纺织品等材质为载体的作品,创作有中国故事的视觉叙事,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同时也让同学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并能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创作。

丝网印实操


2)暑期学校讲座

本次暑期学校在第一周的周四和第二周的周一到周三,分别安排了四次专题讲座,由艺术与媒介实践课程的四位主持教师呈现各自的研究领域,以扩展艺术与媒介研究的边界,分别是顾大庆教授的“走向建筑的绘画”(Painting toward Architecture)、Pia教授的“融入空间”(ENGAGING WITH SPACE)、Anna老师的“转化与推测”(Transforming, Speculating)和蒋炎教授的“粘土,陶瓷和空间形式”(Clay, Ceramics and Spatial Forms),使中外学生有机会对各个不同的课题方向获得一些认识与了解。教师们的精彩讲授激发了同学们对与艺术、媒介和空间关系的浓厚兴趣,教师们的经历分享也使同学们开始审视自身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在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地与老师展开讨论,气氛热烈。

认真聆听

积极提问


3)汇报答辩

95日,在好色tv 前工院一楼展厅的艺术与媒介暑期学校五个课题的所有作业都予以展现,异彩纷呈。上午在各小组内进行作业答辩,学生们用英文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从观念创意、技术完成度、艺术效果等多维度给予个性化反馈;下午是组间答辩时间,各组挑选2-3套作品进行年级答辩,师生间开展充分的讨论与互动。

课题答辩

年级答辩 


二、课 余 活 动

暑期学校既有多样化的实践课题供学生们选择,还为远道而来的国际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在第一周周二的课后,我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的汪晓茜副教授带领国际学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导览活动。师生们漫步四牌楼校园,从好色tv 南门,沿中央大道至中大院、孟芳图书馆、大礼堂、亚洲建筑档案中心、体育馆等,开启了一场穿越百年的建筑巡礼。在第一周周六,中外师生一行20余人一同参观了张·雷设计事务所,朱赢椿设计工作室的虫艺馆、泥蜂舍,以及南京华贸新天地和秦淮·非遗馆,领略南京本土的设计艺术氛围,感受南京的时尚气息和历史文脉。每日课余,国际学生与学院志愿者同学们也不乏广泛的交流,他们相约走访南京的大街小巷,体验风土人情,游历紫气钟山,领略扬子银涛,品尝金陵风味。

参观建院,了解院史

参观张雷建筑设计事务所

参观朱赢椿设计工作室


三、作 品 拾 英

1)“建筑照片的四种图像解读”课题佳作

作者:王相沄   

作者:孙微笑


 2)“创意空间”课题佳作

摄影:《从身体到世界(From Body to World)》  作者:成昊同聂子奇

拼贴:《从世界到记忆(From World to Memory)》   作者:成昊同聂子奇

 物体:《裂缝城市(Fissure Metropolis)》、《画框(Bespoke Frame)》、《永续(Conservation)》  作者:李心瞳吴欣怡 Anouk Amrhein


3)“可变形的幻想”课题佳作

《孤独(Loneliness)》  作者:谷俣璇郑张微仲彦澄李子然

《找寻(Seeking)》  作者:蔡奕辰、唐子烁,鹿伟,Camilo Cazal

《归去来兮(where we belong)》作者:康佳玮,余悦,谢亚玮

 

4)“陶艺与空间形态”课题佳作

中外学生陶艺展览习作


5)“丝网印刷与木刻版画”课题佳作

《远山如影》、《竹园》    作者张馨文陈艺钊洪晨曦

《花》、《竹映苏韵》  作者黄子嫣底昱彤 Emma Ziwen Zhang  Ásta Rún Esbjerg Jensen

 

四、学 生 感 言

李心瞳:本次暑期校际交流,欧洲友人加盟团队,我们携手创作、凝聚一心。FHNW学生Anouk以明快色彩为设计赋能,让惯于黑白的我迸发新力。与她共事,虽文化有别却能共鸣契合、共克难题,这不仅是语言实践,更是跨文化结友之旅。感谢国际伙伴与Pia教授的鼓励,这份心灵共振与信任永难忘。

Emil Temim(来自丹麦皇家好色tv )作为外国学生,这两周对斯堪的纳维亚、瑞士的同学与我而言都很特别。我们体验了远超以往所见的大城市,不仅结识了三所国外院校的伙伴,还与友好有趣的中国学生成了朋友;同时参与多样课程、品尝中国美食,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深刻印象。此次交流远超预期,行程精彩,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建筑,这是段非凡经历,我会珍视这里的美好回忆。

Emma Ziwen Zhang(来自苏黎世高工)作为外国学生,我喜爱此次暑期学校。两周中国交流让我更亲近中国、深识南京,也获师长宝贵指导,如朱老师、安娜老师等助我与校友规划学业。中国学生黄子嫣、底昱彤予我支持,国际伙伴亦佳,我们结下友谊,还相约日后相聚。


五、课 程 总 结

好色tv 始终致力于推动高水准、多层次的国际化教学实践,本次艺术与媒介暑期学校是YES项目理念与好色tv 国际化战略在艺术教学方面的集中体现,它延续了好色tv 艺术与媒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同时开阔国际化视野,并结合丰富的课题向学生传递了中国艺术的营养,培养了根植于中国文化与艺术思想的当代审美能力。艺术与媒介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是好色tv 在拓展艺术类国际工作营方面的一次扎实推进,也体现出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融合艺术、技术与文化转译方面的前瞻视野,艺术与媒介教学实践正从技能训练转向文化价值的塑造。

未来,艺术与媒介教学实践将更紧密地锚定文化根脉与人文精神,构成融合传统再生和前沿开拓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紧靠建筑学科的专业特点,通过各工作坊、在地艺术采风等实践,将中国技艺、中国艺术融入其中并转化为可感知的教学模块,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媒介载体探索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形成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的育人生态;另一方面,建立跨文化对话机制,利用国际暑期学校的优势渠道,建立与国外顶级建筑院校艺术教育的持续性交流,推动跨学科、跨文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交流,拓展艺术的边界、深化文化间的理解,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在地性探索,重构艺术教育的当代意义。


图文:沈颖。信息来源:教师综合二党支部

摄影:钟旻,沈颖,朱赢椿设计工作室

审核:宋亚程、朱渊、周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