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tv

立德树人线上VR展厅——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


引言

杨廷宝,字仁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他与梁思成并称“南杨北梁”,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杨老一生致力于中国建筑的创作、教育与文化传承,留下如中山陵音乐台、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等不朽作品,“一位建筑师,半个南京城。”

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好色tv 举办了“杨廷宝:一位建筑师与他的世纪”实体展览,以大量手稿、模型、照片与文献,全面回顾他的学术与创作历程。如今,为更深入地将杨廷宝先生的建筑思想与育人精神融入当代建筑教育,该展览经精心重构,正式转化为线上VR虚拟展厅



在这一线上展厅中,将杨廷宝先生的学术成就、教育理念与实践精神分列为“西学立基”“中学致用”“建坛春秋”与“时间轴”四大核心板块,概览杨廷宝先生从留学宾大、古建修缮、创作高峰到建筑教育的卓越贡献。

作为好色tv “立德树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不仅是对一位建筑大师的致敬,更旨在以他的实践与教育理念,激励新一代建筑人延续文脉、融合创新、服务社会。


西学立基

 这一部介绍了杨老的求学经历。作为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建筑师,杨廷宝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了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教育,这对于杨老的建筑创作思想以及回国后的建筑教育体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杨老求学期间的照片、成绩单等


求学期间,杨老以优异的成绩,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除此之外,杨先生还参加了大量的建筑竞赛来磨练其实践能力,获得了许多竞赛奖项,其中有艾默森设计奖,沃伦设计奖等,这些奖项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所取得的。


杨老宾大留学期间作品分析


这段留学经历使得他在建筑学这个专业领域里面获得了充分的熏陶,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坚实的基础,也激励杨老学成归国后立志于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实践,为他今后回国之后的发展开拓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

中学致用

1927年回国之后,杨老所面临的则是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热潮,建筑界也是如此。这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新的课堂,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西学如何中用,中学如何致用。

想要西学中用,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杨老回国后就职于基泰工程司,参与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建筑实践。同时在古建筑保护领域,以主要负责人的身份,与刘敦桢先生、梁思成先生协同中国营造学社一起完成了北平历史古建的修复工作。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些扎实的研究与工作经历,使得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比例、构造细部、纹样彩画等建立了全面认识,而这种认识又被运用到了后来他的许多建筑项目的设计中,并逐步探索出把西方古典建筑构图比例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修复工作中照片与修复模型


20世纪初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学者们试图通过建筑实践和建筑研究来构建一个民族的建筑形式与话语体系;在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进程中,以传统建筑文化唤醒民众、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建筑叙事。以杨廷宝先生为代表的当时的建筑学者的努力,对中国的建筑学科构建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传承到了现在。

建坛春秋

杨廷宝先生的职业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27年到抗日战争之前,即40年代初左右。这一阶段杨老的建筑设计中,吴良镛先生评价为“中西合璧,豁然贯通”。指的是杨廷宝先生在早年教育过程中获得的两个基础——宾大留学期间习得的西方建筑理论、回国后深入研究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这一阶段中,紧密结合、融会贯通。

这一时期也是杨廷宝先生建筑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将近有90件的建筑创作,创作种类、形式风格多样。杨廷宝先生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才华,也把现代的西方建筑跟中国传统建筑有机结合起来。


南京中山陵音乐台介绍


杨廷宝先生的第二个创作阶段,齐康先生将其称之为“因地制宜,入境出新”。1944年,杨廷宝先生曾经跟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出访美国和英国,在此期间接触了很多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思想和潮流。访问归来后,杨先生将其所见所闻内化到了其建筑思想中,使其建筑设计更富内涵与思想。

此阶段,杨老的建筑创作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每一件作品都体现着对建筑深入的思考。

正如齐院士所说,在表达原来中国建筑元素与规制的同时,杨先生更多的思考在建筑形式上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将传统的中国建筑语言适应战后现代主义以人为本的建筑发展需求。


中央大学校园设计规划


时间轴

 展览的最后,以时间轴的形式汇总整理了杨廷宝先生一生中所做出的众多的贡献,贯穿整个20世纪。在时间轴的底部,也一并陈列出了他曾经参与并且主持的建筑项目,直观地表现了杨老在建筑创作、探索中国建筑教育、引领国内专业建设、推动国际建筑交流等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览的部分时间轴


总结

杨廷宝一生主持、参与、指导建筑创作共约120项,成就卓著,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主义建筑做出了毕生努力。

本次展览被命名为“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这一百年,将杨廷宝先生丰富的建筑创造及人生经历、近代中国建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呈现的更有深度,原展览录制了近20个视频,通过不同专家学者的解析呈现更加详细的作品解读和思想内涵的延伸;二是从杨廷宝先生的作品出发,通过建筑模型以及图纸,以追溯杨廷宝先生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线上VR展厅也一并整合了这些资源,并附上详细说明与解说词,让观者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这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


展览部分模型


这座“云端”展厅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运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立德树人”项目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杨廷宝先生的生平与作品,传递其严谨治学、务实创新的建筑精神,激励新时代建筑学子以杨廷宝先生为楷模,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准和个人修养,扎根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拥抱不断发展的技术变革,在实践中坚守人文关怀,在创新中传承民族文脉,扎根过去,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