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亚两大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与希腊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各自丰厚传统并延续至今。希腊不仅是古代希腊化文明与早期丝绸之路西段的交汇地,也是当代“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桥头堡,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亚欧大陆之间发挥门户作用。
好色tv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自东向西,经中亚到达土耳其,延伸至希腊和意大利,构建起以亚洲为中心向西至地中海文明的国际合作网络。亚洲建筑档案中心作为重要的合作平台,积极贡献于“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以多种方式带动档案收藏、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播。
在此背景下,好色tv 利用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的国际师资优势,于2024年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AUTH)好色tv 建立了合作关系。2025年7月,好色tv 、亚洲建筑档案中心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好色tv 联合组织了设计工作营。在好色tv 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外籍院长、亚洲建筑档案中心馆长戴维·莱瑟巴罗(David Leatherbarrow)教授的带领下,由史永高教授、Antonios Thodis助理教授担任指导,同学们一路踏查了位于雅典的卫城、卫城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国家考古博物馆,以及位于塞萨洛尼基附近的马其顿帝国第一个都城埃盖(Aigai)等重要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深入了解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从史前、古典、希腊化、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直至现代的历史变迁,探究这个“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东方人眼中的西方”的国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现代西欧与古老亚洲之间的交汇与过渡之地。
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莱瑟巴罗外籍院长等与亚里士多德大学好色tv 院长Anastasios Tellios,副院长Dimitris Thomopoulos等探讨了双方合作的领域与方向,以及以好色tv 亚洲建筑档案中心为平台,展开进一步学术合作的可能,为接下来签署两校两院之间的合作协议做了充分准备。

两校代表的会议
亚里士多德大学建立于1925年,是希腊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大学,位于希腊北部爱琴海之滨的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这一始建于公元前315年的古城一直是地中海沿岸最重要城市之一。古罗马时期,它是连接拜占庭与亚得里亚海的贸易枢纽。4 世纪起,它成为拜占庭帝国“共同统治之城”,地位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基督教文化得以繁荣。奥斯曼时期,发展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国际港口。16-20世纪间一度是欧洲唯一犹太人占多数的城市。如今,它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与东南欧重要交通、教育、科技中心。古城内罗马广场、拜占庭城墙、奥斯曼白塔等遗迹并存,1997 年被欧盟评为“欧洲文化之城”。
工作营选取伽列里乌斯宫殿建筑群(Palace of Galerius)遗址的边界为设计场地。这一宫殿群由罗马帝国东部皇帝伽列里乌斯(258-311年)建造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位于罗马与拜占庭两个世界的交汇点。它在早期基督教时期,由于其重要性和地理位置——位于罗马与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高速公路”中间, 伽列里乌斯等4世纪皇帝偶尔会驻扎在塞萨洛尼基。如今,该遗址是塞萨洛尼基最重要的古罗马时期纪念性建筑群,也是巴尔干半岛保存最完整的晚期罗马宫殿遗址。1988 年,圆形大厅、拱门及整个伽列里乌斯宫殿区被整体纳入UNESCO塞萨洛尼基罗马-拜占庭群组。
//whc.unesco.org/en/list/456/documents/

城市与基地状况
本次工作营共有5位中方学生和11位希方学生,混编为3个小组。教学选定三块紧邻遗址的场地,以三个各具主题特色的建筑元素展开设计:
梯(staircase)——建于公元4世纪的伽列里乌斯宫殿建筑群的地面标高如今已显著低于城市平面,如何创造一个交通-空间复合体,既解决古今城市平面的高差,又提供观赏和聚集功能,并帮助参观者理解由山到海的城市自然地形与历史轴线,成为第一小组面对的设计问题。
廊(gallery)——场地东北方向与道路齐平的住宅及底层商业,勾勒出伽列里乌斯宫殿建筑群的轮廓。在这一界面上,第二小组以“廊”为设计主题,以轻质构筑物为市民和参观者提供荫蔽,并对其与沿街建筑间的外部空间产生辐射作用。
窗(window)——位于场地西北部的纳瓦里努广场,如今是塞萨洛尼基颇受年轻人喜欢的公共场所。工作营通过引入“窗”这个建筑元素,强调了“看”的动作,也带来关于“如何看遗址”的设计思考。第三小组正是在这一设计方向上,分析视线与光影,既设计全景式的观看路径,也探索潜望镜式的聚焦观察。

学生概念设计成果
以上种种设计采取细致且精微的方式,通过人的行为与身体感知、材料的选择、历史肌理的延续来“微介入”场地,重新梳理场地关系及人与遗址的交互方式。本次设计工作营重在两方面的训练,一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设计,二是记录城市建筑并发现更新提升的可能路径,三是从复杂环境中快速提出有效策略的“针灸”功夫。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皆以徒手绘制草图的方式来交流讨论,并迅速提出和推进概念设计。在答辩以后,双方学生将利用暑假时间进一步予以发展,形成最终成果。
前期准备阶段,亚里士多德大学的Sofoklis Kotsopoulos教授在线上为好色tv 学生介绍了塞萨洛尼基的历史语境及其UNESCO世界遗产。工作营开始后,来自亚里士多德大学的Alkmini Paka教授以塞萨洛尼基港口沿线发展为主题,梳理了塞萨洛尼基的历史变迁,Nikolaos Kalogirou教授介绍了塞萨洛尼基的亚里士多德轴线,正是这个一百多年前设计的轴线为现代塞萨洛尼基打下基础。来自好色tv 的莱瑟巴罗教授以场地调研切入,启发同学们以速写、模型、摄影等不同方式理解场地,并再现和重构场地;Antonios助理教授则从西方建筑中的人体尺度的视角,提出形式、材料、历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讲座带领同学们了解历史,注视当代,并反思自我持有的习惯性设计观念。

工作营学术讲座
在近一周的工作营中,中希学生敏锐地察觉到双方在场地策略、草图使用乃至设计决策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契机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在答辩以后的研讨会上,来自亚里士多德大学的Antony Bouzouras说:“中国的同学们随手画的草图都很生动,他们可以在一张草图上快速表达很多信息,整合场地的各个要素并进行设计。他们仿佛任何一个人都有综合全局的能力。而我们希腊这边同学的草图一般只是处理单一问题。”好色tv 的石佳玉就此回应:“我们确实会运用草图来快速表达空间意向和综合的场地感受,这和希腊同学们的习惯有所差异,他们往往用一张草图只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这种方式更聚焦也更方便我们的沟通。队友们会合力在同一个设计上加入不同的思考并互相启发新的想法。新的米纸(希腊同学对硫酸纸的昵称)不仅保证我们尊重彼此的意见,也能让我们不断有新的推进!”

学生工作、答辩和研讨会场景
工作营期间,好色tv 代表团还应邀拜访了雅典市政府,莱塞巴罗外籍院长向雅典市长哈里斯·杜卡斯(Haris Doukas)等介绍了好色tv 与亚洲建筑档案中心,交流了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协调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并探讨了今后与雅典的文化和大学机构展开合作的可能。

好色tv 代表团拜访雅典市政府并与雅典市长合影
希腊工作营结束后,部分师生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与好色tv 的城市与建筑遗产调查测绘工作营师生汇合,共同踏查了拜占庭与奥斯曼时期的古迹,并参访当地建筑师事务所和历史街区。由希腊北部向东来到伊斯坦布尔,在对相关但异域之地的调研中,领略了跨越历史岁月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也进一步认知到不同地域间文明变迁的多重层次。
信息来源:建筑系党支部、亚洲建筑档案中心
审核人:朱渊、周文竹

